血液病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血液病常识 >

介绍血液病症状

来源:血液病知识  时间:2009-12-29 14:00:26

导读:血液病有很多种类型,中西医称谓不同,如各种贫血,中医称血虚、血枯、虚痨,溶血性贫血称为虚黄、黄胖、黄肿。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称为虚劳、髓枯,各种继发性贫血称为虚劳血虚。

  血液病有很多种类型,中西医称谓不同,如各种贫血,中医称血虚、血枯、虚痨,溶血性贫血称为虚黄、黄胖、黄肿。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称为虚劳、髓枯,各种继发性贫血称为虚劳血虚。

  急性白血病称为急劳、热劳、血蒸、内蒸、骨蒸劳热。慢性白血病称为癓瘕、积集、虚劳。淋巴瘤称为瘰疠、痰核或石疽、失荣。骨髓瘤称为骨痺、虚劳。各种出血性疾病称为血证。随出血部位不同,分别称之谓鼻衄、目衄、舌衄、肌衄、咳血、咯血、唾血、吐血、便血、尿血、紫斑、崩漏等。

  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称为紫斑,明确了中医血液病名称,提出治疗法则,制定出有效的治疗方药,达到治愈的目的。
 
  血液病症状和病史可能无特异性,其发病隐袭,且多半是难治性疾病。
 
  出血倾向:异常的出血症状,如不易控制的鼻衄、呕血、黑粪、血尿、月经过多。皮肤出血点、紫癜、瘀斑症状,以及眼和口腔粘膜及齿龈出血,都应高度警惕血液病的可能性。血液病异常出血的特点是一般多为全身性,而不是局部性的;另一个特点是出血程度和引起出血的创伤程度不成比例,出血时甚至没有创伤史或没有注意到的创伤发生。
 
  贫血:贫血是血液病患者常有的症状之一。但是应当明确贫血不是一种疾病,而只是一种人体由于组织和器官血氧缺乏而引起的症候群。贫血并不一定表明原发血液病的存在,血液病也不都有贫血。
 
  原因不明的发热:经过相当仔细的诊断和治疗仍未能查明原因的发热,应考虑恶性肿瘤存在的可能性,尤其是造血系统恶性疾病。周期性高热是霍奇金病的典型症状之一。不规则的高热经久不退时,应考虑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晚期白血病等。
 
  淋巴结肿大:是血液病,特别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如白血病和淋巴瘤等的常见体征之一。应当对肿大的淋巴结进行仔细检查。
 
  首先,注意其部位,是全身浅表淋巴结普遍都有不同程度某个或某些区域;其次,应检查肿大淋巴结的数量、大小、硬度、表面温度,以及它与邻近组织如肌肉、结缔组织和表皮的关系;再次,问诊时应尽量搞清楚它们出现的时间和出现肿大的时间顺序,以及它们是否伴有红、肿、痛和其它全身的症状。
 
  黄疸:黄疸通常是消化系统的症状,这里只讨论与血液病有关的问题,黄疸是血液和组织中含有过多的胆红素所引起的巩膜和皮肤的黄染。
 
  骨、关节及其相关的症状和体征:骨髓是造血的组织器官,因此不难理解在血液病时会产生骨骼与关节的症状。
 
  口腔及粘膜的病变:扁桃体及舌根部和鼻咽部,即咽淋巴环过于肿大时,应考虑恶性淋巴瘤的可能。口腔粘膜溃疡和坏死,以及齿龈高度增生,有时合并出血和感染,它们可能提示急性白血病。舌苔光滑或伴有舌痛,常见于缺铁性贫血或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巨舌可能提示多发性骨髓瘤合并淀粉样变性。
 
  皮肤病变:皮肤瘙痒常见于霍奇金病。皮肤皮层被组织淋巴细胞浸润可产生脱屑性红皮症,可合并脱发、水肿、角化过度,见于Sezary综合征。出现紫绀应想到高铁血红蛋白症及硫化血红蛋白血症等。
 
  肝、脾肿大:肝、脾肿大,特别是明显的肿大,应警惕血液病的可能性。肝、脾在胎儿阶段是主要的造血器官;婴幼儿以及成人在应激条件下或病理情况下,肝、脾可成为髓外造血的场所。脾脏是红细胞破坏场所,红细胞的碎片和病变的红细胞可以被脾的巨噬细胞所吞噬。
 
  

  http://www.bloodinst.org/xueyebingchangshi/3726.html以上内容就是关于[介绍血液病症状]的内容分享;栗建华主任告诉大家,中医药治疗血液病有着广阔的资源优势。数十年来他探索了中医治疗血液病的途径,经长期临床研究,发现血液病的致病因素多为“邪毒”所致,如放射线、化学药品,农药、病毒、细菌等均为中医“邪毒”范畴。在大量临床研究基础上,他提出“邪毒伤肾”的理论,创立了“解毒透邪、泻实固本”,以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治疗方法,打破了以往治疗该病单一立论的传统观点,对不同疾病采取辨证辨病相结合,针对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为中医治疗血液病提供了系统的理论依据和治疗法则,临床上使病情得到了好转。

血液病肿瘤门诊部栗建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