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血液病常识 >

中医血液病治疗法

来源:血液病知识  时间:2009-12-26 11:33:51

导读:无论是白血病、再障贫血、骨髓异常增生、血小板减少,始终在整个病程中贯穿着湿、热、毒、虚的表现。我认为阴虚阳虚,是互相转化的,不管补肾阳或补肾阴,应当坚持清热解毒,但在选用药物上,要选药物能直接入骨髓效果最好。

  这里所论述的血液病不包括营养不良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是指骨髓造血功能紊乱、极度增生或增生低下而出现的贫血、出血、发烧、易感染综合病症。

  如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等。中医学称为虚劳症、血症。清代“唐容川”的血证论称血证为火症。薛生白“湿热病篇”云:“湿热症,上下失血或汗血,毒邪深入营血走窜欲泄……”。
 
  中医断病分八纲,既阴、阳、表、理、虚、实、寒、热。此八纲为病理发展外表现。血液病则表现虚、热。而引起众多医者治疗该病采用补法,虽有一时疗效,但最终效果不太理想。我认为应从六种淫邪着手,万病之因在六淫,既,风、寒、暑、湿、燥、火。这六种淫邪在大自然大环境中对人的生存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太过或不及对人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人体内小环境受到六种淫邪侵害同样会促使发病。
 
  湿邪而论,湿是六气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中央生湿。《五常政大论》谓备化之纪,其令湿。《六元正纪大论》谓太阴所至为湿生。《素问至真要大论》湿气大来土之胜也,寒水受邪肾病生焉,所谓感邪而生病也。湿邪的特性是重浊难移,湿则生虫。

  从临床观察发现湿邪还有抑制人体内脏腑功能和人体内免疫功能作用。湿邪的形成分为内外两种原因:一是内生湿走脏腑,并使脏腑功能受抑。二是外受湿走经络表现肢节肌肉疼痛或肿胀。外湿日久则入内而影响造血功能。所以凡是免疫功能疾病无不和湿邪有关。
 
  热邪有两种:一是内生热,湿郁发热。二是外受风邪郁肌肤而发热,因热邪助毒、菌生产繁殖而使病情恶化。
 
  毒邪:何谓毒。是指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和生物称为毒。有毒的物质分两种:一是毒物质包括药物和化工原料及光幅射等,二是毒生物,是活体指病毒、菌毒等。有毒物质进入人体,超过人的耐受量或是超敏反应而发病。对有毒物质采取各种相应措施把毒物排出体外或化解是比较容易治疗的,但毒生物既病毒在人体内尤其是骨髓内,在湿热环境内能生长繁殖,给治疗上造成很大的困难。毒生物在体内有两种来源:一是外来通过不同途径进入体内。二是内在,也是先天因素,既遗传因素。人生于世五毒俱全,只要自体阴平阳密是不会发病的。此乃“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虚是病理发展结果。由于病毒干扰造血,使骨髓造血功能紊乱,病毒繁殖生长需大量养分,就出现了贫血和血小板减少而出血。形成虚象。
 
  根据以上发病原理,在临床治疗应采用燥湿祛湿,清热凉血,改变体内病毒虫生长环境,解毒杀虫,来消灭病毒,补虚则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如患者虚甚应以先补,最好是输血,用中西医药补法,或是补攻廉使,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合并感染可结合中西医综合治疗。在整个治疗过程祛湿是至关重要的。因湿祛卫气安,增强免疫功能。
 
  祛湿有几种方法:一是直接选燥湿药。二是补肾阳,肾阳壮能蒸湿为气而散之。三是补肾健脾利尿法。通过临床观察在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采用补肾阳、健脾益血疗法,有治愈者,但远期疗效不太理想,治愈率低,不少医者总结出阳虚易治阴虚难调的论述。我认为阳虚是湿重,阴虚热重。
 
  无论是白血病、再障贫血、骨髓异常增生、血小板减少,始终在整个病程中贯穿着湿、热、毒、虚的表现。我认为阴虚阳虚,是互相转化的,不管补肾阳或补肾阴,应当坚持清热解毒,但在选用药物上,要选药物能直接入骨髓效果最好。如牛黄、石菖蒲、土茯苓等几十种药物能达骨髓。我采用燥湿清热解毒补虚疗法。通过改变体内尤其骨髓内的小环境,从而达到消除病毒根治血液病之目的。使邪祛正自复,临床应用效果较理想,为中医中药治疗血液病提出一条新思路。
 
  

  http://www.bloodinst.org/xueyebingchangshi/3719.html以上内容就是关于[中医血液病治疗法]的内容分享;栗建华主任告诉大家,中医药治疗血液病有着广阔的资源优势。数十年来他探索了中医治疗血液病的途径,经长期临床研究,发现血液病的致病因素多为“邪毒”所致,如放射线、化学药品,农药、病毒、细菌等均为中医“邪毒”范畴。在大量临床研究基础上,他提出“邪毒伤肾”的理论,创立了“解毒透邪、泻实固本”,以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治疗方法,打破了以往治疗该病单一立论的传统观点,对不同疾病采取辨证辨病相结合,针对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为中医治疗血液病提供了系统的理论依据和治疗法则,临床上使病情得到了好转。

血液病肿瘤门诊部栗建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