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增多症

当前位置:首页 > 血小板增多症 >

血小板增多冬季需要注意什么?

来源:血小板增多  时间:2025-11-21 15:57:30

导读:血小板增多患者在冬季需从保暖、饮食、运动、监测、生活习惯及就医等方面综合管理,以降低血栓风险并稳定病情。

  血小板增多患者在冬季需从保暖、饮食、运动、监测、生活习惯及就医等方面综合管理,以降低血栓风险并稳定病情。
 
  防寒保暖,减少冷刺激:低温可直接刺激脾脏、肺脏释放储存的血小板,使计数再升高10%左右;同时寒冷导致外周血管收缩、血流减慢,血液黏滞度升高10%–20%,血栓风险显著增加。
 
  建议采用“洋葱式”多层穿衣,重点保护头、颈、足部;室内温度保持18–22℃,外出避免突然暴露于0℃以下环境。
 
  足量饮水,稀释血液:冬天出汗少,口渴感下降,最易出现“隐性脱水”。血液浓缩后血小板更易聚集,故每日至少1500–2000 ml温水(心肾功能正常者),晨起、睡前各饮1杯,夜间起夜也补几口。
 
  坚持规律运动,避免久坐:冷天活动减少、久坐窝沙发是下肢静脉血栓的“经典场景”。每坐1小时起身活动3–5分钟,原地踏步、踮脚、蹲起均可;天气允许时午间阳光充足时段快走20–30 min,以微微发热不出汗为度。
 
  严格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冬季交感神经兴奋,血压普遍比夏季高5–10 mmHg;血压波动叠加高血小板,极易诱发脑梗、心梗。
 
  饮食“三低一高”,避免高热量进补:低盐(<5 g/天)、低胆固醇(弃蛋黄、动物内脏)、低饱和脂肪(少牛羊肉、棕榈油),高膳食纤维(燕麦、杂豆、黑木耳、萝卜、莲藕)。
 
  按医嘱规律服药:冬季是血栓高发窗口,随意停药风险最大;若出现黑便、瘀斑或血小板>1000×10⁹/L,应联系医生调整剂量而非自行停药。
 
  识别“报警”症状,第一时间就医:突发一侧肢体肿痛、发绀、胸痛、呼吸困难、视物模糊或剧烈头痛,均可能提示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脑卒中,立即拨打120并告知自己有“血小板增多”病史。

  http://www.bloodinst.org/xuexiaobanzengduozheng/4813.html以上内容就是关于[血小板增多冬季需要注意什么?]的内容分享;栗建华主任告诉大家,中医药治疗血液病有着广阔的资源优势。数十年来他探索了中医治疗血液病的途径,经长期临床研究,发现血液病的致病因素多为“邪毒”所致,如放射线、化学药品,农药、病毒、细菌等均为中医“邪毒”范畴。在大量临床研究基础上,他提出“邪毒伤肾”的理论,创立了“解毒透邪、泻实固本”,以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治疗方法,打破了以往治疗该病单一立论的传统观点,对不同疾病采取辨证辨病相结合,针对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为中医治疗血液病提供了系统的理论依据和治疗法则,临床上使病情得到了好转。

血液病肿瘤门诊部栗建华
TOP